行业发展之关于有用信息和无用信息的思考。

目前我们所处的时代被称为信息时代,是因为IT技术的发展使大量的信息被发现、贮存、传播和商用。请允许我先抛开商业规则来发散的想一想这个过程的价值:在我们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在我们的意识诞生之日,似乎就与信息结下了不解之缘。按照香农的定义,信息是用来减少随机不定性的东西。或香农逆定义:信息是确定性的增加。比如在您看文字的这一刻,假设非洲大地上有一只狮子正在享受它的猎物。如果我不提及这件事,那么在广袤的非洲大地上,不为人知的那一隅发生了什么,我们是一无所知的。在您看到了这句话,并不由自主的在头脑中浮现出了狮子大快朵颐的画面时,其实一次信息的传播已经完成了——您几秒的时间和精力不再空白,而是不可逆的集中在了这件事上。

这是最广义的信息增加确定性的过程——它未对客观世界作任何的改变,仅仅是一段您能理解并思索的文字,便确切的使您的意识在一段时间中定型了。这个例子其实揭示了深远的哲学和心理学的意义:信息从来就与意识相关联,信息存在的一个最大的前提就是被感知
我们很少意识到这个前提的微妙影响。我们不妨从这个角度再去看一下我们熟悉的那些信息定义:
信道——任何我们可感知的范围(五感及借助技术手段的五感拓展)。
信源——任何吸引了我们注意力的东西,包括客体及我们意识本身(当它被我们作为对象思考时)。
噪声——占用了意识却未产生确定性的信息。
我们发现,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考虑,我们有必要对香农老爷子的定义作一个阐释:
信息本身属于一个中性物,又或者不存在。由于我们的意识的感知而被发现,它产生于被我们意识到。一旦被意识到就必然带来了确定性,所以可以说,与我们意识无时无刻互动的均是广义的信息。你面前的屏幕,你周遭的事物,这一刻你脑中所联想的思维,你的情绪···然而,有一部分信息是噪声,因为它们被我们意识到了,却不一定能带来我们认可的价值。
我们的意识有需求,正是这些需求,帮助我们区分了什么是有用的,什么是无用的。(“有用”这个概念是非常个性化的,有人认为“不要在乎任何事情有没有用是一种良好的态度”,这种思想本身就是有价值尺度作用的,因此与其相悖的想法便要被认为是噪声了)。只有在我们认为有用的问题上, 或者说,只有能满足我们需求的问题上,我们才关心信息的传播是否带来了确定性——是否确实对我们的需求满足有帮助。但凡对我们的需求满足没有帮助,却又占用了我们意识的信息,便是噪声了。我们对噪声唯一的态度就是希望它消失。
因此,我们发现了,香农定义中的信息,在大多数的解读中,都是狭义的“有效信息”。噪声本身也是信息,我们不应该忽视这一点,因为它确切的减小了我们获得有效信息的效率。
所以,其实自从我们的祖先有了意识以来,我们就一直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里:意识所及,均为信息。然而缺乏足够的办法将其变为有效信息,所以噪声(低效/负效信息)一大堆,不满足一大堆,怨念一大堆。
语言和文字作为交流工具,使得我们得以将意识与世界互动发现的有效信息分享开来。书籍、图画及其它传统的信息载体使得有效信息传播的精度和广度在时空范围内均得以提高。IT技术的发展,用沙子作为原材料,用二机制逻辑作为基础,提供了远超过以往时代的信息储存、信息分析辅助、信息传播、信息呈现能力,使得我们周围的潜在信息变得异常的宏大,或者说,我们获得有效信息的手段大大丰富了,就拿我们这个帖子为例子,哪怕是十年前,如果想搜集120件行业大事件,可能需要查阅很多的文献。如今却只需要百度几下,整理一个EXCEL,工时大大缩减了。
然而,有一点却是不曾有改变的,即产生来分析大事件这个动机。
我们确实很难衡量周遭具有多大量的信息可以使人的状态最佳,灵感最丰盈。那些深山修行的悟道者,周围环境单一,更多的是与自己的意识反思,却也推陈出新。去远离喧嚣的环境旅行、冥想、采风,也是很多人获得灵感的方式。可见不是越多的信息充斥在身边人就越有灵感,它们甚至可能把原本可能出现的灵感淹没掉。
所以,即便我们现在获得有效信息的手段大大丰富了,却不能断言我们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增强了。因为IT技术的核心——计算机,至少目前并不具备意识,即便再高效的软硬件,也是人为的编好了程序。它们难以自发的知道我们的需求,甄别出有效信息。
我们为它们指明了方向,却唯有思考能为我们自己指明方向。如何用发达的信息工具去发掘我们想要的信息,是古老而又极具现实意义的问题。
现在,我们回到商业的话题中来。商业价值观首先依人们的需求来定义好大的价值框架,再依满足人们需求的效率来定义商品的价值。有效信息无疑处在商业价值的框架内,而越难以获得的有效信息,就越能带来高价值的回报。我隐约觉得,如果把有效信息认为是一种产品,最上游是思考的大脑和稀缺的实践机会,中游是传播渠道,下游是所有的人,那么所谓的“信息不对称”,只可能发生在中游,即对于有效信息的垄断——有价值的思考和稀缺的实践机会获得的“有效信息产品”被有意或者无意的节流了,以至于只有少部分的人享受了产品。
股市便是最好的例子。任何一个“信息不对称”都是一个商机,其“不对称”双方的人数差异越大,投机的机会便越大。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很多高回报的商业行为便不难理解了:要么实践机会难得,要么价值思考深。从职业规划的角度来看,通过这两种途径收获有效信息是必要的。爱实践的人适合做前者,爱思考的人适合做后者。对于后者来说,目前确实处于一个好的时代。因为有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高效的信息搜集和整合工具。庞大的数据四处流窜着,需要人们有意识的去利用他们加工出有效信息来。思考如果被代劳,就难免要冒着被垄断有效信息的风险。
我依稀感觉,有一个信息加工业正在兴起,就像当年农业技术的发展,使得一部分人从食物采集者人人劳动的境况中脱离了出来,成为了专职的祭祀。城邦的出现又使管理阶层出现。如今,信息爆炸和信息整合工具的先进,使得一部分可能成为专职的有效信息输出者,并且利用有效信息直接作为产品。投资和咨询行业的情况、企业架构中最有价值的领导人目光、机遇的发现者、趋势预测者···这些人注定会利用高价值的信息与当前的资源垄断者博弈,诚如当年新兴的管理阶层与祭祀的博弈。在这样一个大潮中,要么路径明晰、不重复的实践,要么深入思考,否则便难免错过这一机遇。
关于120件行业大事件的分析,我需要一段时间的整理和思考。不过在这期间,随笔争取不断。在下篇里,我会将根据自己浅显的经验,对信息加工方法做一个分享。谢谢各位朋友的支持和鼓励。